![]() |
地理志第513424期:春秋三百天,四季养生地的德昌
地理志第513424期:德昌县
德昌县小百科
地处安宁河谷腹地,自古就是南丝绸之路必经地的小城德昌,历史悠久,人文厚重。这里,古称“香城”“凤凰城”和“燕子城”,通达四方,和凉山州的盐源县,会理市,西昌市以及攀枝花市的米易县接壤。
境域内地形复杂多样,以中山地貌为主。螺髻山和牦牛山东西对峙,老幼山居中南。安宁河北入南出贯穿全境,沿途有茨达河、老碾河等注入。
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17.7摄氏度,无霜期300天以上,常年日照2147小时,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,所以这里被称为春秋三百天,四季养生之地。
德昌名字的由来
元朝时期,境域内设有昌州与德州,后置德昌路。在1941年设置德昌设治局,1945年正式改名为德昌县,所以德昌二字来源于元朝所设立的德昌路。
德昌古称凤凰城,一是城街与近邻之仓圣宫、李所、小坪地连观,形若展翅之凤凰,二是城北有凤凰嘴而得名。在民国所著的《西昌县志》中描述"凤凰嘴":
"德昌凤凰嘴,以形似得名,而喙向河流,饶有赴浴之神。"
同时在《德昌所志略》中也有记载:
"在所北里许安宁河南岸。平地突出一山。高数十丈,俨如凤嘴,系石生成,插入河中。左右起土礅,曲折似翼之舒,远望若飞凤吸水然。所城即在凤背。"
历史沿革
汉朝时期,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汉武帝以邛地置越雟郡。今德昌为郡治邛都县地,属益州。
晋,南北朝,直至隋朝,虽然多有变动,但最终在隋朝大业初年(公元605年)复称越雟郡,德昌隶属县。
唐朝咸通六年(公元865年)郡地为蒙诏所据,立城曰建昌府,德昌属建昌府地。
五代时期,后汉天福二年(公元948年),段思平建大理政权,改建昌府为建昌郡。宋朝无力统治,所以大渡河以南地区全部放弃。
元朝至元十二年(公元1275年),设置建昌、德平、定昌、会川四路,今德昌境内屈部改为昌州,隶定昌路。十三年(公元1276年)頳綖部改为德州,隶德平路。至元二十三年(公元1286年)罢德平、定昌二路,置德昌路,领昌州、德州、普济州、威龙州。
明清沿袭旧制,直至1943年一月成立德昌设治局,1945年一月德昌正式建县。
解放后,德昌县隶属西康省西昌地区;1955年10月,昌县随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,属四川省西昌地区;1978年10月,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。
甄选景区
傈僳水寨景区
位于凉山州德昌县乐跃镇半站营村,为国家AAA级景区,这里依山傍水,配合有农家书屋,红色旅游,红军长征纪念馆,生态水果采摘,水上乐园等游玩体验设施设备,是集民族风情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大型康养休闲旅游项目。
在这里有传说生下来就会唱歌,脚落地就会跳舞的傈僳族,因其文化的独特性和珍贵性。
民俗特产
傈僳族服饰
德昌傈僳族为花傈僳。其服饰色彩鲜艳而古朴,材质为火草、火麻手工织成的火草布,皆是傈僳妇女精心缝制。傈僳族有句俗话:“傈僳女儿不勤快,傈僳男儿无穿戴”。无论男女衣着式样极具民族特色,有很好的观赏性。
当地美食
建昌板鸭
建昌鸭主产于凉山州安宁河谷一带,建昌鸭具有体大、膘肥、油多、肉嫩、气香、味美等特点,吃起来肥而不腻,美不可言。鸭肝一副即可达400克以上,向来有"一宝蒸肝九室香"之说,故又有"大肝鸭"之美名。建昌板鸭是用生态放养填肥后的建昌鸭为原料,经传统工艺腌制风干而成。
伤心凉粉
凉粉的主要原材料是凉粉草、大米、红薯和豌豆,以酱油、醋、辣椒油而食,清凉爽滑,为夏季风味食品。吃到嘴里的辣味让人不由想起往事,所以又有"伤心凉粉"的名称。
卷粉
糯米研磨成粉,然后加入天然纯净水,是这里最独特的小吃,在德昌用了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,所以在其他的地方根本没有德昌本地的口感。
#四川#
#凉山头条#
#头条旅游#
#地理志#